圖片名稱

果樹作物


柑橘

紅蜘蛛

  柑橘紅蜘蛛又稱柑橘全爪螨,是柑橘的主要害螨之一。近年來,由于氣候變暖、農事操作不當、藥劑防治措施不對、抗藥性增加等原因,紅蜘蛛發生普遍成加重趨勢。

  一、柑橘紅蜘蛛危害特征

  柑橘紅蜘蛛主要以成螨、若螨和幼螨刺吸柑橘葉片、嫩枝和果實的汁液,常使全樹葉片、果實枯黃泛白呈黃褐色或鐵銹色,降低葉片光合作用,危害嚴重時,葉片呈灰白色,失去光澤,造成落葉、落果及枯枝,嚴重影響樹勢和產量。

  二、柑橘紅蜘蛛發生規律

  紅蜘蛛繁殖能力強,一年可發生18-30代,全年都可發生,但主要爆發期在春秋兩季,以卵或受精雌成螨在柑橘枝干的裂縫、落葉以及根際周圍淺土層等處越冬。第二年春天氣溫回升,柑橘開始抽梢生長時,越冬卵開始孵化進而產生危害,借風傳播,先在葉片背面主脈兩側為害,一般情況下,在5月中旬達到盛發期,7至8月是全年的發生高峰期,特別是6月下旬到7月上旬危害最為嚴重。

  三、柑橘紅蜘蛛防治難點

  1、紅蜘蛛繁殖能力強、繁殖速度快,一年可發生18-30代,全年都可發生 ,25℃條件下,從卵到成蟲10-15天,便可產生一代。

  2、紅蜘蛛繁殖方式多樣,其可進行兩性生殖,也可進行孤雌單性生殖,也就是不需要雄螨就能產卵并孵化繁殖快,孤雌繁殖可繼承親本抗藥性。

  3、柑橘用藥量比較大,特別是防治潰瘍病的銅制劑,對雌螨有促進產卵促進幼螨生長的作用。

  4、不合理使用農藥使害螨產生抗藥性:上半年重復使用同一成分過多,會導致下半年抗藥性加強

  5、很難同時滅殺紅蜘蛛的各個形態:紅蜘蛛的繁殖系數大,一張葉片上會同時存在卵、幼螨、若螨、成螨四種形態。 目前市面上的殺螨劑要么只殺螨不殺卵,要么只殺卵不殺螨,因此帶來螨類“回馬槍”的多次侵染。

  防治措施

  低溫解決方案

  阿伏滿·A組合(成分∶1.8%阿維菌素乳油+15%乙螨唑·唑螨酯懸浮劑)

  規格∶(100克+100克)×40組 (500克+500克)×10組

  煊威·組合(成分∶0.5%苦參堿水劑+20%乙螨唑懸浮劑)

  規格∶(500克+500克)×10組

  阿伏滿·組合(成分∶5%阿維菌素微乳劑+50%氟啶胺懸浮劑)

  規格∶(500克+500克)×10組

  中溫解決方案

  廣農振螨+多福樂成分∶45%聯肼·乙螨唑懸浮劑20%乙螨唑懸浮劑

  滿喜愛·組合

  成分∶ 43%聯苯肼酯懸浮劑+25%阿維·乙螨唑懸浮劑

  廣農振螨+滿氟

  成分∶45%聯肼·乙螨唑懸浮劑+50%氟啶胺懸浮劑

  高溫解決方案

  聯妙+首紅成分∶ 43%聯苯肼酯懸浮劑+35%阿維·螺螨酯懸浮劑

  滿穩克+苯丁錫成分∶34%螺螨酯懸浮劑+50%苯丁錫懸浮劑

 

柑橘紅蜘蛛.png

 

潰瘍病

  危害癥狀

  植物葉片上先出現針頭大小的濃黃色油漬狀圓斑,接著葉片正反面隆起,呈海綿狀,隨后病部中央破裂,木栓化,呈灰白色火山口狀。病斑多為近圓形,常有輪紋或螺紋狀,周圍有一暗褐色油膩狀外圈和黃色暈環。果實和枝梢上的病斑與葉片上的相似,但病斑的木栓化程度更為嚴重,山口狀開裂更為顯著,枝梢受害以夏梢最嚴重,嚴重時引起葉片脫落,枝梢枯死。

  發病規律

  病原細菌在柑橘病部組織內赿冬,翌年溫度適宜、濕度大時,細菌從病部溢出,借風、雨、昆蟲和枝葉相互接觸作短距離傳播,病菌落到寄主的幼嫩組織上,由氣孔、傷口侵入,潛育期3~10天,高溫多雨時,病害流行。該病發生的最適溫度為25~30℃,田間以夏梢發病最重,其次是秋梢、春梢。

  潰瘍病自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均可發生,5 月中旬為春梢的發病高峰;6、7、8月為夏梢 的發病高峰,9、10月份為秋梢的發病高峰,6至7月上旬為果實的發病高峰。

  防治措施:

  廣農匯澤(47%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噴霧

  廣農匯澤(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800-1000倍+邁帕迪(2%春雷霉素)500-800倍噴霧

 

潰瘍病

 

砂皮病

  危害癥狀

  植物葉片上先出現針頭大小的濃黃色油漬狀圓斑,接著葉片正反面隆起,呈海綿狀,隨后病部中央破裂,木栓化,呈灰白色火山口狀。病斑多為近圓形,常有輪紋或螺紋狀,周圍有一暗褐色油膩狀外圈和黃色暈環。果實和枝梢上的病斑與葉片上的相似,但病斑的木栓化程度更為嚴重,山口狀開裂更為顯著,枝梢受害以夏梢最嚴重,嚴重時引起葉片脫落,枝梢枯死。

  發病規律

  病原細菌在柑橘病部組織內赿冬,翌年溫度適宜、濕度大時,細菌從病部溢出,借風、雨、昆蟲和枝葉相互接觸作短距離傳播,病菌落到寄主的幼嫩組織上,由氣孔、傷口侵入,潛育期3~10天,高溫多雨時,病害流行。該病發生的最適溫度為25~30℃,田間以夏梢發病最重,其次是秋梢、春梢。

  潰瘍病自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均可發生,5 月中旬為春梢的發病高峰;6、7、8月為夏梢 的發病高峰,9、10月份為秋梢的發病高峰,6至7月上旬為果實的發病高峰。

  防治措施:

  廣農匯澤(47%春雷·王銅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噴霧

  廣農匯澤(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性粉劑)800-1000倍+邁帕迪(2%春雷霉素)500-800倍噴霧

 

柑橘沙皮病

 

炭疽病

  炭疽病是柑橘最常見的病害,它具有危害廣和危害時間長的特點,主要危害葉片、枝條、花、果實和果柄,常造成蜜橘和橙類等柑橘品種大量落葉、枝條枯死、大量落花、落果和果實腐爛。在條件適宜的地區,可常年危害柑橘。

  染病癥狀表現:

  1.葉部癥狀

  多發生于葉緣或葉端,呈圓形或不規則形,淺灰褐色,邊緣褐色,病健部分界清晰。慢性型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中部稍呈灰白色凹陷,后期有黑色小點。

  2.枝梢型癥狀

  葉柄基部腋芽處開始發病,初為褐色,后期有黑色小點。管理粗放,樹勢差的果園,炭疽病嚴重的導致枝條上部葉片落光,呈黑褐色干腐。

  3.果實上癥狀

  果實受害可產生僵果、干疤型和果實腐爛型等癥狀。僵果多發生在幼果,導致病果腐爛變黑,干縮成僵果,掛在樹上;果腐型主要發生在近成熟期而環境濕度大的果園和果實貯藏期,果上病斑深褐色,并逐漸擴大引起全果腐爛。

  發病規律:

  病枯枝梢是病菌主要的侵染來源,次年春天產生分生泡子,由風雨或昆蟲傳播。高溫多雨的季節發生嚴重。冬季凍害較重及早春氣溫低、陰雨多的年份發病也較重。受凍害和栽培管理不善、生長衰弱的幅樹發病嚴重。過熟、有傷口及受日灼的果實容易感病。

  防治措施:

  炫護(40%苯醚甲環唑懸浮劑)3000-4000倍+優施克(450g/L咪鮮胺水乳劑)1500-2000倍噴霧

  邁炭潤(40%吡唑·二氰蒽醌懸浮劑)2000倍+優施克(450g/L咪鮮胺水乳劑)1500-2000倍噴霧

 

柑橘炭疽病

 

銹壁虱

  柑橘銹壁虱,昆蟲名,屬蜱螨目,癭螨科。為害柑桔葉背和果實。以口針刺入柑桔組織內吸食汁液,使被害葉、果的油胞破裂,溢出芳香油, 經空氣氧化后,使果皮或葉片變成污黑色。 為害嚴重時,常引起落葉和黑皮果,導致樹勢衰弱。

  發生規律

  1年生10余代。高溫干旱利于其發生。特別是雨季降雨少,6月份的高溫干旱極為有利柑桔銹壁虱的發生和繁衍,種群數量迅速上升,7、8月將出現為害高峰,有些柑桔園出現零星"灰果""黑果"等。

  危害特點

  銹蜘蛛又稱銹壁虱,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以果實危害較嚴重。葉片被害后,似缺水狀向上微卷,葉背呈煙熏狀黃色或銹褐色,容易脫落,影響樹勢和產量;果實被害后,流出油脂,被空氣氧化后變成黑褐色,稱之為"黑皮果",影響品質,且不耐貯藏。其體形比紅蜘蛛小,在放大鏡下可見紅蘿卜樣蟲體。7~9月為危害高峰期,到采果前甚至收果后還會危害。發生早期,果皮似被一層黃色粉狀微塵覆蓋,不易察覺,待出現黑皮果時,即使殺死蟲體,果皮也不會恢復。因此,防治的關鍵在于早期的發現。

  防治措施:

  一:于蟲害發生前喜瑞(5%阿維菌素微乳劑)2000倍+廣農匯澤(5%虱螨脲水乳劑)1000倍均勻噴霧

  二:煊克(45%螺螨酯·虱螨脲)2000-4000倍均勻噴霧

 

鐵壁虱

 

蚜蟲

  柑橘蚜蟲在我國分布極廣,所有種植區均有發生,主要為害柑橘的嫩枝梢,吸食營養液,嫩組織受害后,形成凹凸不平的皺縮,排泄的蜜露常導致煤煙病發生,影響果實品質和產量。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10—20代,以春梢和花蕾受害重,夏秋梢次之。在4—6月和9—10月是危害高峰期。

  危害癥狀

 ?、僖猿?、若蚜群集直接刺吸植物葉片及果實,造成植物營養物質缺失,組織生長停滯或延遲,提前老化,導致果實果質差、產量低。

 ?、谘料x唾液中含有某些氨基酸和植物生長激素,引起植物葉片出現斑點、皺縮、蟲癭、腫瘤等,為蚜蟲提供有利的生長環境,同時植物有效葉片面積減小,光合作用降低。

 ?、垩料x在刺吸取食時,傳播多種病毒,尤其是具有“果樹癌癥”之稱的柑橘衰退病毒,其中橘蚜的傳病力最強。

 ?、苎料x分泌蜜露,滋生真菌,造成葉片和果實上的煤煙病,影響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而且蜜露容易招引螞蟻,妨礙甚至驅散授粉昆蟲和蚜蟲天敵的靠近、捕食。

  防治措施:重點防治春梢、秋梢兩個階段

  勇擒(15%聯苯·氟啶蟲酰胺懸浮劑)2000-3000倍

  茶音(22%氟啶蟲酰胺·氟啶脲懸浮劑)4000倍

  廣農玄甲(20%聯苯·噻蟲胺懸浮劑)2000-2500倍

  廣農全卡(22%功夫·噻蟲嗪微囊懸浮-懸浮劑)2000-2500倍

  廣農廣壯(20%溴氰·吡蟲啉懸浮劑)2000-2500倍

 

果樹作物

 

 

蘋果

斑點落葉病

  蘋果斑點落葉病又稱褐紋病,主要危害葉片,造成早落,也危害新梢和果實,影響樹勢和產量,在各蘋果產區都有發生,以渤海灣和黃河故道地區受害較重。

  癥狀

  主要危害葉片,造成早落,也危害新梢和果實,影響樹勢和產量。葉片染病初期出現褐色圓點,其后逐漸擴大為紅褐色,邊緣紫褐色,病部中央常具一深色小點或同心輪紋

  發病特點

  以葉齡20天內的嫩葉易受侵染,30天以上葉不再感病。分生孢子一年有兩個活動高峰。第一高峰從5月上旬至6月中旬,導致春秋梢和葉片大量染病,嚴重時造成落葉;第二高峰在9月份,可再次加重秋梢發病的嚴重度,造成大量落葉。春季蘋果展葉后,雨水多、降雨早、雨日多,或空氣相對濕度在70%以上時,田間發病早,病葉率增長快。在夏秋季有時短期無雨,但空氣濕度大、高溫悶熱時,也利于病菌產生孢子和發病。果園密植,樹冠郁閉,雜草叢生,樹勢較弱,地勢低洼,地下水位高,枝細葉嫩等,易發病。品種以紅星、玫瑰紅、元帥系列易感病;富士系列、喬納金、雞冠等發生較輕。

  防治措施:套袋前炫護(40%苯醚甲環唑懸浮劑)3000-4000倍+澤喜泰2000倍噴霧

  邁瑞高(30%唑醚·戊唑醇)2000倍噴霧

  套袋后戊彩(430g/L戊唑醇懸浮劑)1500-2000倍

 

蘋果斑點落葉病

 

凍害

  蘋果花期凍害發生重的因素

  (1)低溫發生的早晚。在整個花期,越到后期,花器官對低溫的忍耐力越低,花蕾期可忍耐短時間的-3.8℃低溫,而開花期和幼果期則氣溫降到-2.2℃就會發生凍害,因而在整個花期,凍害發生越晚,則造成的損失越大。

  (2)低溫持續的時間長短。凍傷害發生時,低溫持續的時間與凍害發生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3)品種不同,其抗寒力不同。根據多年觀察,在目前生產中栽培的主要品種中元帥系蘋果抗凍性最差,每年發生凍害的程度最重,其次是早熟品種紅將軍,富士,秦冠較富士抗寒,寒富較秦冠抗寒,金冠抗寒性較強, 每年發生凍害的程度最輕。

  (4) 栽培區域不同,凍害發生的頻率不一樣,總體上凍害發生呈現由東向西、由南向北逐漸加重的趨勢,特別在蘋果栽培適宜區的邊緣區,凍害發生頻率高

  (5)果園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凍害發生的輕重不同。低洼的地方易發生花期凍害,主要是冷空氣易積聚在低洼的地方,導致低洼地方低溫持續時間長,發生凍害嚴重;在山坡地帶,由于空氣流暢,冷空氣停留時間短,凍害發生相對輕一些。

  2 蘋果花期預防措施

  花期凍害對蘋果生產影響較大,輕者會造成減產,嚴重時會導致絕收,以下是主要防治措施。

  2.1 合理規劃,提高建園質量,為防止晚霜危害打好基礎

  2.2 合理選擇栽培品種

  2.3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樹勢,增強樹體抗凍能力

  2.4 密切注意天氣預報,做好霜凍預防工作

  3 蘋果花期凍害化學預防及補救措施

  3.1于凍害發生前噴施澤加收(5%氨基寡糖素水劑)+金收(5%胺鮮脂水劑)。提高花器干物質含量,提高抗凍能力

  3.2凍害發生后,充分利用剩余花保產量??赏ㄟ^輔助授粉,并噴施0.3%硼砂+金收(5%胺鮮脂水劑)確保有效授粉,正常結果,以提高坐果率,促進產量提高。

 

蘋果凍害

 

炭疽病

  蘋果炭疽病又名苦腐病、晚腐病,是由小叢殼屬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蘋果上的一種病害。主要危害果實,接近成熟的果實受害最重,也可侵害果苔和枝干。主要以菌絲在僵果、果苔、病枯枝等部位越冬。

  癥狀

  主要危害果實,也可危害枝條和果臺等。初期果面上出現淡褐色小圓斑,迅速擴大,呈褐色或深褐色,表面下陷,果肉腐爛呈漏斗形,可爛至果心,具苦味,與好果肉界限明顯發病規律

  該病有明顯的發病中心,即果園內有中心病株,樹上有中心病果。病菌自幼果期到成熟期均可侵染果實。一般6月初發病,7~8月為盛期,隨著果實的成熟,皮孔木栓化程度提高,侵染減少。炭疽病菌具有潛伏侵染的特點,病害潛育期3~13天。幼果感染的潛育期長,果實成熟后感染的潛育期短,有時病菌侵染幼果,到近成熟期或貯藏期發病。

  高溫、高濕、多雨情況下,發病重;地勢低洼、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樹冠郁閉、通風不良、偏施氮肥、日灼、蟲害等均利于該病發生。樹勢強病輕,樹勢弱病重。不同品種抗病性也不同。

  防治措施:發病初期邁炭潤(40%吡唑·二氰蒽醌懸浮劑)2000倍均勻噴霧

  炫護(40%苯醚甲環唑懸浮劑)4000倍噴霧

 

蘋果炭疽

 

 

葡萄

綠盲蝽

  葡萄綠盲蝽在葡萄上主要危害葉及幼果,吸食新葉汁液導致葉片先期出現淡紅小點,隨著葉片擴大而撕裂,吸食幼果汁液,使果面產生黑褐色斑點,抑制果膨大。如遇持續潮濕會導致果實產生潰瘍。

  危害癥狀

  葡萄新梢嫩芽被刺吸后變干枯。嫩葉受害后,出現黑色小點,隨著葉片生長,形成不規則孔洞,葉片萎縮不平,殘缺畸形?;ɡ偈芎蠹赐V拱l育并干枯脫落,受害幼果初期表面呈現不規則的黑點,隨著果實膨大,黑點變為褐色和黑褐色,形成不規則的瘡痂,少數果實在瘡痂處開裂。

  發生規律

  葡萄綠盲蝽一年發生4-5代,第一代為害最重,該蟲以卵在葡萄莖蔓皮縫和芽眼間或其它果樹斷枝上越冬,來年4月中旬,平均氣溫在 10℃ 以上孵化成若蟲,若蟲成蟲都能造成危害,5月上旬新梢展葉期到達危害高峰,對葉片危害極大,直接影響葡萄正常生長,因該蟲有白天潛伏,夜間活動,喜歡遷飛,食性雜等特點,到了5月底6月初成蟲從葡萄上飛到雜草、棉花或其他果樹上危害。8月下旬出現第四代或第五代成蟲,10月上旬產卵越冬。

  防治措施

  玄甲(20%聯苯·噻蟲胺懸浮劑)1500-2000倍

  全卡(22%功夫·噻蟲嗪微囊懸浮-懸浮劑)1500-2000倍

 

葡萄綠盲蝽

 

霜霉病

  葡萄霜霉病是由葡萄生單軸霉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葡萄上的一種病害。葡萄霜霉病只危害葡萄地上部幼嫩組織,如葉片、新梢、花穗和果實等。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生長早期發病可使新梢、花穗枯死;中、后期發病可引起早期落葉或大面積枯斑而嚴重削弱樹勢,影響下年產量。病害引起新梢生長低劣、不充實、易受凍害,引起越冬芽枯死。 葡萄霜霉病在葡萄產區廣泛發生,是中國第一大葡萄病害,每年都會給果農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失,個別多雨年份還會造成病害的爆發和流行,致使葉片早期脫落或焦枯,植株生長不良,果實產量、品質降低。

  危害癥狀

  葉片:病斑油浸狀,半透明淡黃色至紅褐色,受葉脈限制病斑呈多角形。發病4-5天后,病斑背面形成幼嫩密集白色似霜物。發病嚴重時葉片提早脫落。感病品種病斑較大,抗病品種病斑小。

  果實:幼嫩的果粒高度感病,發病后果色變灰色,表面滿布霜霉。果粒成熟時較少感病,老果粒發病后變褐色。

  流行規律

  發病時期:中國華北地區于7-8月份開始發生,9-10月份為發病盛期;華東地區于5月份開始發生,6月、7月和9月為發病盛期;廣東以5月下旬開始發生,7月份為發病盛期,秋季如遇降雨或重露,發病可延續到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寄主抗性:美洲種較歐亞種抗霜霉病。感病類型葉片氣孔密而大,抗病類型葉片氣孔稀而小。

  防治辦法:

  澤抑得(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劑)1500-2000倍+品先(80%烯酰嗎啉水分散粒劑)1500-2000倍

  廣農盈潤(32%氟吡菌胺·吡唑懸浮劑)1000-1500倍+雙冠(40%烯酰嗎啉懸浮劑)1000-1500倍

  達雙優組合(40%烯酰嗎啉懸浮劑+110g/L氰霜唑懸浮劑)1000倍-1500倍

 

葡萄霜霉病

 

穗軸褐枯病

  葡萄穗軸褐枯病主要為害葡萄果穗幼嫩的穗軸組織。發病初期,先在幼穗的分枝穗軸上產生褐色水浸狀斑點,迅速擴展后致穗軸變褐壞死,果粒失水萎蔫或脫落。

  發生規律

  葡萄穗軸褐枯病屬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以菌絲體在病殘組織內或以分生孢子附著在枝蔓表皮越冬,為翌年初侵染來源,在葡萄開花前7天至開花期為病菌的主要侵染時期,病菌的侵染途徑以分生孢子通過傷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幼穗穗軸表皮組織。

  侵染條件

  ● 病菌的侵入與果穗組織的老嫩程度有關,穗軸木質化程度越高發病率越低。

  ● 開花期遇低溫多雨天氣有利于該病的發生蔓延,高濕是葡萄穗軸褐枯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 地勢低洼、澆水過多、偏施氮肥、通風透光不良、管理不善的果園以及老樹、弱樹發病重。

  ● 當果粒達到黃豆粒大小時,病害則停止蔓延。

  防治措施

  花序分離至開花前后是葡萄穗軸褐枯病入侵的主要時期,也是藥劑防治的關鍵期。

  炫護(40%苯醚甲環唑懸浮劑)4000+健陀(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2000倍

  優啟(25%苯甲·吡唑懸浮劑)2000倍

 

葡萄穗軸褐枯病

孟州廣農匯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匯科技之陽光雨露 澤萬物之茁壯成長

聯系我們

電話:0371-86007379

招商熱線:13526518270

生產地址:河南省孟州市豫農工業園區

辦公地址:鄭州市金水區花園路116號

版權所有 ? 孟州廣農匯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成在线人午夜剧场免费无码